“多亏工商银行及时提供了2500万元信用贷款,帮我们顺利实现了搬迁后的二次创业。”4月20日,我市一家电机公司负责人感慨道。目前,企业实现船用永磁电机等12个系列产品量产。
今年以来,工行德州分行紧扣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以金融头雁姿态推动产业升级。截至3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120亿元,通过精准滴灌7大主导产业、12条标志性产业链,带动全市167个技改项目落地,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
创新产品
破解融资痛点
作为工行专为制造生产类企业量身定制的数字普惠信用贷款产品,制造e贷依托金融科技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以“数据增信+极速审批”模式破解制造业融资痛点。
年初,山东京奥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在扩大产能、设备迭代过程中面临资金瓶颈。工行庆云支行启动精准服务机制——通过整合企业结算流水、纳税数据、发票信息等多维度经营数据,运用金融科技模型完成智能授信评估,仅用3个工作日便为企业发放了200万元信用贷款。这是该行落地的全市首笔制造e贷,开创了“数据驱动、精准授信”的新模式。
自制造e贷上线以来,工行德州分行已为5家中小制造企业提供超500万元融资支持,通过“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平均审批时效压缩至2.5个工作日,有效缓解了制造业“设备更新急、订单交付紧”的燃眉之急。
精准施策
加码产业集群
最近,我市一家新材料企业计划新上一条尼龙新材料生产线,更换生产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工行德州分行主动上门对接,借助总行、省行为设备更新贷款开辟的绿色通道,以较短时间完成了贷款审批,共为企业两个项目提供了14.5亿元授信支持,目前已发放4.4亿元。同时,为符合条件的贷款本金申请财政贴息,帮企业申请贴息金额92.3万元,降低了融资成本。
在推进科技、数据与业务高质量融合创新方面,该行紧紧围绕总行、省行重点战略部署,持续加强业务服务统筹,将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领域,以金融力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联合职能部门绘制《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热力图》,对全市167个技改项目定制“一户一策”方案,全力支持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实现信贷投放与产业规划精准匹配。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52.9亿元,今年新增5.4亿元,其中2.4亿元投向化工企业设备更新。
政企协同
产融合作新突破
今年以来,工行德州分行与市工信局联合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将全市214家规上工业企业纳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实现贷款需求应贷尽贷。同时,通过建立民营企业直连服务机制,一季度为35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国担快贷1.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32%,平均融资成本较市场利率低1.5个百分点。
走进位于天衢新区的工行德州科技支行,新一代金融服务智能机器人“工小智”主动迎接,引导客户刷身份证排队预约。在科创企业专属服务区,科技金融服务团队为企业介绍各类产品,“场景+产业+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得到了不少科创企业负责人的称赞。
这是全市首家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截至3月末,该行科创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较年初增长43%,成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金融后盾”。
“从制造e贷的普惠创新到50亿元科创贷款的突破,从120亿元制造业贷款大盘到167个技改项目落地,从‘融资’到‘融智’,我们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工行德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编辑|赵鑫玲 通讯员|宋开峰
审核|杨光艳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