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向市人社局反映了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进站名额、技能人才登记评定与职称贯通、技师工作站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市人社局了解情况后,组织相关科室组成服务小组,到企业现场帮解问题。
这是我市人社部门打造“三单”模式,助推企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将“实施‘三单’服务,破解重点企业招工引才难题”列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整合市县人社资源,有效解决服务企业内容碎片化、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三单”即人社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逐一确定一名人社服务官,根据企业需求,列出政策和服务事项清单;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求清单;接到需求清单后,人社部门“一企一策”形成任务工单,组建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全程服务。“这样的服务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他们立足常态化助企服务,建立了企业需求服务工单分办等内部运行机制,同时,打破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仅在职责范围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通过工单派发机制,编制了人社系统“三单”服务工作指南和工作流程图,形成了市县协同与县级独立解决两套流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服务企业发展。“需要市县协同解决的,由市级人社服务官牵头解决;县里能独立解决的,由县级服务官牵头解决;对于重点、复杂的问题,我们会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措施办法,确保‘事事有回应、难题有路径’。”市人社局营商办负责人韩吉强说。
以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提出急需高分子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诉求。了解情况后,武城县人社局积极协调华宇工学院,推动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问题。
“三单”服务模式实施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已编制8版企业服务手册及服务供给清单,出具工单163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需求223个。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