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横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中,人工智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将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山东近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绩令人瞩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已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智能工厂241家;深化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已培育AI赋能、数据驱动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64个、“晨星工厂”4220家。
山东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核心产业算法、算力、数据关键要素的快速增长,如同给产业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以算法为灵魂,它指引着数据的处理方向,让海量数据有了价值挖掘的路径;算力作为实现一切的基础保障,像是一台超强动力引擎,保障整个产业运转的速度与效率;而数据则是产业发展的原材料,越丰富越能拓展产业发展的边界。这种协同发展,让山东的人工智能产业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
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位列全国之首,省级智能工厂241家,是山东“智造力”的生动写照。这些工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车间,而是智能化的典范。在这里,生产不再是简单的人力与机器的结合,而是在人工智能的统筹下,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的精准化以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每一个智能工厂都是一个创新的节点,它们编织成了山东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大网,让山东制造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的探索,是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64个“产业大脑”和4220家“晨星工厂”,它们是山东产业升级的智慧密码。“产业大脑”如同军师,洞察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晨星工厂则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让山东产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有了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在算力、存储力和运载力方面,山东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综合算力指数排名第7、强大的存储规模以及出色的运载能力,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山东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高瞻远瞩。两个国家E级超算中心如同产业发展的超级大脑,进行着复杂而高效的运算;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高标准的存储能力,为数据资产的安全存储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发达的网络和众多的5G基站,让信息流通无阻,如同遍布全省的神经网络,将每一个产业环节紧密相连。这一切使得山东在数字经济时代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从大数据产业的成绩来看,山东获批多项国家级试点任务,众多项目入选示范项目,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成绩斐然,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这说明山东在大数据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从政策引导到企业实践,从标准制定到市场应用,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大数据已经成为山东产业发展的新燃料,点燃了创新的火焰,推动产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山东“智造力”的崛起,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它不仅提升了山东的产业竞争力,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