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政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德州以“破旧立新”的魄力,将移风易俗融入文明建设,通过创新宣传、深化实践、健全机制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明力量。
把稳宣传舵,让文明新风吹起来。德州深谙文化浸润的力量,将移风易俗与地方特色文艺深度融合。宁津县以西河大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退彩礼》等剧目,将抵制“天价彩礼”等新风尚搬上舞台;陵城区利用农闲时间,以快板形式深入村社农户,宣传移风易俗“三字经”,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德城区借助戏曲、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将文明理念巧妙融入剧目,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接地气”的文艺作品,以“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打破传统说教式宣传的局限,让文明新风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制定“软约束”,让文明乡风美起来。德州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构建多层次的制度保障,弘扬和倡树文明新风。比如,德城区状元府社区成立“金缘红娘义工团”,该义工团在为青年牵线搭桥的同时,积极宣传正确的婚恋观,抵制高价彩礼;武城县鲁权屯镇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强化红白理事会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这些实践既传承了传统“礼治”文化精髓,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形成移风易俗“软约束”,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建立长效机制,让文明乡村建起来。培育文明乡风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重在润物无声的引导,更在于长效坚持。这需要构建 "制度+文化+实践"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推进机制。一方面,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汇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扩大“公益讲堂”等平台影响力,培育“新风带头人”,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武城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