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永乐社区有个“一老一小”文明生态圈

©原创   2025-06-03 20:23  

“磨剪子嘞,戗菜刀!”“新鲜蔬菜特价卖,快来瞧瞧!”5月28日上午,晏城街道永乐社区明珠花园小区南侧广场上,商贩的吆喝声与居民的谈笑声交织,一场便民服务公益市集热闹开场。在人群中,白发苍苍的老者慢悠悠挑选着特价蔬菜,孩童们围着手工摊位叽叽喳喳,勾勒出一幅“一老一小”共享便利的温馨画面,这正是永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一老一小”文明生态圈的一幕。

作为晏城街道典型的老城社区,永乐社区常住人口9560人,其中老年人口与儿童数量占比可观。辖区内5个商业小区、19个单位家属院及红庙朱村错落分布,这里既有建成超十年的老旧小区,也有熙熙攘攘的市场和休闲小公园。“老业态”与居民“新需求”交织,尤其是“一老一小”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给基层治理带来不小挑战。位于社区办公场所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是破解这一难题、构建“一老一小”文明生态圈的“核心枢纽”。

尽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积仅有200平方米,却实现了“一楼便民、二楼议事”的高效布局。“场地虽小,但我们始终把‘一老一小’需求放在第一位。”永乐社区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海洋介绍,为突破空间限制,实践站探索出“室内阵地+室外延伸”的双轨服务模式,让文明实践活动围绕“一老一小”需求,从“固定场所”走向“流动前沿”。每周根据居民提议开展的便携性口袋式公益市集,不仅有磨刀、修拉链等便利老人生活的摊位,还专门设置儿童手工区。孩子们可以在志愿者指导下制作黏土玩偶,老人们则在一旁笑着围观,偶尔还上手帮忙,温馨互动间,邻里情谊悄然升温。

便民服务切实解决了“一老一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永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至关重要。

5月28日,在公益市集热闹开展的同时,10多名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于广场树荫下铺开纸张,专心制作粽子图画、写下祝福话语。老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穿插其中,给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在日常走访中,社区发现许多老人退休后生活单调,渴望社交与学习;孩子们则因父母忙碌,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动手能力与文化认同感不足。”永乐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晓斐介绍,为此,实践站开展“家门口的研学”系列活动,通过剪纸、手工编织等课程,让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开设“银龄课堂”,组织老人学习书法、绘画,还成立老年志愿队,让老人发挥余热,参与社区环境维护、儿童课外辅导等活动,形成“老帮小、小敬老”的良性互动。

今年以来,永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累计开展室内外活动40余场,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其中“一老一小”占比超七成。从广场上的市集到老人家中送上门的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永乐社区正用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让老社区焕发出新的治理活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钟伟 通讯员|李宁 编辑|李晓楠
审核|杨永峰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