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深入推进“项目突破年”开展,强化项目服务,我市创新建立项目服务“面对面”工作机制,通过“集体会商+现场办公+一事一议”模式,促进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即日起,本报开设《项目服务“面对面”》栏目,聚焦一线鲜活案例,挖掘典型经验,全面展现禹城以高效服务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到一线化解项目堵点。连日来,禹城市以“项目突破年”为抓手,多次召开项目服务面对面会议暨现场办公会,通过“集体会商+现场办公+一事一议”模式,主动问需、精准破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双电源审批卡在哪一步?”“企业还有哪些具体难题?”6月16日,全市首场服务项目面对面会议现场,在听取完关于未来谷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市委书记苏兰武直接向该项目负责人杨枫“首问”需求:“杨总,项目现在最急的事是什么?”
被“点名”后的杨枫语气中带着急切:“书记,眼下项目遇到了3个棘手问题:双电源问题、设计图变更问题,以及生产附属设施配套费问题。” 该项目由山东林枫新材料公司联合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共建,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分析化验室(理化中心)、车间等23个单体项目,目前9个单体已开工,预计明年正式投用。“以双电源问题为例,我们属于化工类项目,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期待项目配套双电源,这样才能解决项目投用后的用电难题。”杨枫说。
企业所需就是政策所向、服务所在。苏兰武现场交办任务,将问题清单逐项拆解为任务工单,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会后仅3个工作日,双电源方案便提交德州市供电公司评审,生产附属设施配套费问题同步解决。“直面问题、坦诚沟通,这种座谈方式很实用、很实在。”杨枫忍不住点赞。
面对面是开端,服务不止于一时。“企业有什么问题随时提出来,能现场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我们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诉求服务解决机制。”6月21日上午,苏兰武一行先后到金尘茶北方总部基地、美丽序章医美药和关键原料药产业基地等项目现场调研。每到一处,苏兰武一行都认真听取汇报,了解项目进展,并就发现的短板和问题,现场交办、督促推进、确保实效。
在企业家眼中,“发展遇困惑、书记来接待”是最暖心的担当。“政府以问题导向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让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乾泰环保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肖安平称,项目总投资3.15亿元,主要建设5个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在建设推进过程中,3号车间和5号车间面临防火涂料整改的问题。责任部门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及时跟进,目前质检验收已完成,待消防整改通过验收后,1个工作日内将完成车间不动产权证办理。“验收、审批跑出‘加速度’,为项目抢回宝贵工期!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直饮水设备、大型水处理设备等80万台,年可实现税收4400余万元。”肖安平说。
创优营商环境永不止步。禹城市创新项目服务“面对面”工作机制,通过“企业点题、项目办点题、责任单位点题、招商主体点题、领导点题、上级交办”等六类点题方式,汇聚问题清单,以“现场办公+集体会商+一事一议”模式精准破题,构建“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销号管理”的闭环服务机制。自6月中旬该机制实施以来,已召开3次专题会议,通过集体会商形式研究项目9个,通过现场办公形式推进项目5个,共收集项目问题33项,目前已办理完毕8项,正在推进办理25项,项目问题解决进度明显加快。
短评
在“营商”中“赢商”
禹城创新项目服务“面对面”工作机制,以“企业出题、现场答题、政府解题”为路径,不仅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更让“营商”与“赢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由理念走向实践。
从“坐等审批”到“主动问需”,从“部门分治”到“协同作战”,禹城的改革直击政务服务痛点难点。以未来谷精细化工项目为例,双电源审批这一“卡脖子”难题在“面对面”会议后迅速推进,生产附属设施配套费问题同步解决;乾泰环保科技的车间整改验收从“串联办理”变为“并联推进”,为企业抢回宝贵工期。这些问题虽然细微,却恰恰印证了“服务效能就是发展动能”的深刻道理。通过“六类点题”精准把脉、“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销号办结”压实责任,禹城用一套组合拳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机制创新超越了解决单个问题的层面。通过“集体会商+现场办公+一事一议”的模式,构建起政企互信的“连心桥”;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打造出“问题发现—交办—解决—反馈”的闭环生态。这种以企业获得感为标尺的服务升级,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禹城密码”。
当下,区域竞争已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服务、拼环境。禹城用实践证明,唯有将企业痛点作为改革重点,把服务精度转化为发展速度,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先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海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