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感动中国人物,最是拼搏动人心

©原创   2025-08-23 19:25   ​德州日报


□胥爱珍

8月16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举行,栾恩杰、范振喜、郑钦文、曲亚波、吕明玉、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沈华忠、李东、庞众望、李登月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们以“拼”为人生信条,以“搏”为行动准则,在各自的战场上展现了令人动容的精神力量。

拼搏之志,始于家国情怀的深沉召唤。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将半生心血注入“嫦娥”奔月之旅。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他说:“我们到月亮上去不是我的事,是国家民族的事”“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我还干航天”,将个人拼搏与民族梦想紧密相连。百岁老兵李登月,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拼搏。“保家卫国,共产党员就是这么一个气概!”老人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了拼搏精神最深厚的源泉,家国情怀是拼搏者最持久的精神动力。这种情怀,让范振喜在身患白血病后仍与生命赛跑,带领周台子村拔穷根、谋创新,从特困村变成美丽乡村;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二十余年如一日,在戈壁滩上点燃教育火种。

拼搏之力,源于平凡人生的非凡坚守。拼搏不仅是英雄的壮举,更是平凡人的日常选择。丈夫成植物人,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30万债务需要偿还……普通妇女曲亚波将愁苦咽进肚里,一人撑起破碎的家。“我就是尽我做人的本分,问心无愧。”没有豪言壮语,她用7300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韧性”。她的拼搏,是平凡人面对命运碾压时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抗争。全国最美志愿者吕明玉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600余次为敬老院和困难家庭送关爱,她把助人活成了生命底色,这是平凡人最朴素的善念,也是最持久的拼搏。

拼搏之勇,成于危急时刻的毅然抉择。拼搏精神在危急时刻尤为动人。2024年3月,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在海上发现16名遇险渔民,果断舍弃价值40万元的蟹笼,砍绳救人。这不是他第一次“舍财救人”,面对利益与道义的选择时,他始终把“救人先于一切”刻进船长职责。湖南暴雨灾害中,年轻的基层干部李东在生死瞬间大喊“你先爬上车顶,快!”,将同事推出车窗,自己却被洪水吞没,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拼搏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证明。在危急关头迸发的拼搏精神,是人性的高光时刻,是道德力量的集中展现。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勇气,是在危难面前选择他人优先;真正的拼搏,是为他人安危不惜一切。

拼搏之美,见于青春梦想的不懈追逐。年轻的面孔,让拼搏精神焕发新的光彩。21岁的郑钦文以“火箭速度”从世界第630位跃升为奥运冠军,用球拍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她的拼搏,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生动写照。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下肢残疾,自己先天心脏病的庞众望,以理科684分的成绩考入清华,3年后直博。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这个从泥沼里爬出的少年,向人们展示的是另一种青春拼搏:苦难不是枷锁,而是让翅膀变硬的风雨。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让我们看到,拼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持久的坚守;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与时代、与国家、与他人的紧密相连。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拼搏者,如一面面明镜,照出人性最本真的美好,也映照出平凡人内心深处的渴望——用自己的拼搏,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