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昭
9月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全民安全意识的唤醒行动。当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社会肌理,网络安全早已不是某个部门、某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警”,治理模式实现理念转变。开幕式上,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平台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迈出关键一步。这一平台如同数字世界的“110”,让每一个网民都能成为网络安全的“哨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9.7%,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超60%的网民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近30%的企业因网络攻击遭受经济损失。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安全思维下政府包办、企业自保模式的局限性。
今年宣传周首次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作为核心议题,发布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从1.0版到2.0版的迭代,不仅回应了智能体普及、轻量级开源模型应用等新挑战,也体现了“技术发展到哪里,安全治理就跟进到哪里”的动态思维,更体现了“以攻促防、以治促建”的理念转变。
从“单点技术突破”到“体系化生态建设”,安全体系走向纵深构建。在昆明举办的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结果引发关注。连续三年举办的这项测试,今年吸引了200多个团队参与,覆盖政务、交通、医疗等7个场景。科研团队研发的“AI防火墙”,能在0.01秒内识别并阻断新型网络攻击,这种“以AI对抗AI”的实践,展现了技术赋能安全的巨大潜力。
技术只是手段,生态才是根基。宣传周期间,网络安全博览会暨国际推介会搭建起产学研用交流平台,网络安全企业展示的“零信任架构”,通过持续验证身份和权限,将企业数据泄漏风险降低70%;科研机构推出的“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为跨机构合作提供安全保障。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技术+管理+人才”的协同发力。分论坛聚焦数据合规、云计算安全等细分领域,人才招聘会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各地开展主题日活动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校园、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为营造网络安全环境凝聚最大共识。
从“政府主推”到“全民自觉”,共治格局汇聚社会合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在每个网民的行动中。宣传周期间,“网络安全进万家”活动将在全国展开。德州将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安全宣讲、电台专题节目、微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只有让安全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筑起真正的“人民防线”。
网络安全关乎国家主权、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当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当每个组织都成为安全生态的建设者,我们定能在数字浪潮中行稳致远,让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