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文化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15个古老项目展现新区文化魅力

2023-09-16 17:50   德州日报  

民间传拓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泥彩塑、古法传承金银手作、漆画、彩贴绣……9月16日,天衢新区董子文化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举办,本次展览邀请了董子文化街15个优秀非遗项目参展,不仅有展览的上百种作品,还有技艺展示、产品售卖、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展示体验活动。



“这件是我们今年研发新品福袋,采用了传统的软刻镂空浮雕等技法,像上面雕刻的金丝牡丹最为个性别致,借鉴了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工艺,将其与黑陶制作技艺相结合,完全是纯手工打造。”在梁子黑陶的展位上,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姗姗正在介绍公司新品金丝牡丹福袋的制作工艺,“每一个福袋都经晾晒烧制、拉胚、成型打磨、软刻、掐丝等11道工序加工而成,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工艺师,从选材到制作都见证了黑陶非遗巨匠的精湛技艺和造物情怀。”

来到和香制作展位上,桌面上摆放着香牌、香包、香珠手串、香灸条、线香5种香品,离近了细细嗅闻,气味各有千秋。“我们每一款香都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属于纯天然的。”德州和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卢侠介绍,和香的制作非常复杂,不仅用料繁复,制作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斟酌。作为传统技艺类项目,和香的制作从缘起、配伍、选料、辨材、炮制、立意、研磨、成型、晾晒包装、窖藏到制成成品,需要27道工序,其核心技艺是“香曲”和“花酿”,且擀香这一步更是难上加难,力大容易断,力小擀不直,稍不注意就会有残次品,前功尽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非遗的珍贵所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不断的创新突破,非遗才能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卢侠说。

“这么多非遗项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头一次知道德州有这么多有传承、有文化、有内涵的传统手工艺。”前来参加董子文化节的游客商文博正在观赏成果展上的传拓艺品。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把碑文石刻、器皿等文物的形状以及上面的文字、图案,用宣纸、墨汁清晰拷贝下来,再现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的神韵。在商文博看来,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可以说是伟大的古代摄影技术。一张精美的拓片,真的是承载着历史温度,传递着时代脉搏。

作为非遗文化重要集聚地,天衢新区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以董子文化街为例,街区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促进非遗文化发展,非遗项目由2020年的4项增加至目前的21项,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20余人,各级非遗工坊10余家,成为了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刘振兴 通讯员|韩哲 马雅楠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