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衢新区,开启“养生局” !

2025-07-21 15:48  

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湿气最重的时节,历来被视为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今年三伏天自7月20日入伏,至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历时最短的三伏天。

在德州天衢新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养生实践”正悄然进行。下午4时许,锦绣川公园内,几十位市民或坐小马扎,或铺瑜伽垫,甚至直接坐于石阶,齐整地背对夕阳,安静地“晒背”,构成一道独特的养生风景线。这源于传统中医“天人相应”的理念,通过三伏天晒背,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阳气,生发人体督脉与膀胱经的阳气。阳气充盈,有助于驱散寒湿、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进而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今年刚开始尝试,晒了不到一周,感觉真的很舒服!”刚加入“晒背族”的范女士对新体验赞不绝口。她微眯双眼感受后背暖意,语气透着欣喜,“晒过后身体暖暖的,肚子也不疼了。年轻人也可以试试。”

几步开外,赵阿姨则显得驾轻就熟。“去年就开始晒了,感觉有效果,所以今年坚持来。入伏后效果更好,上下午各晒半小时到一小时。”她笃定地说,“坚持下来,身上那种沉甸甸、凉飕飕的感觉轻多了,舒服!”

两位阿姨隔空交流着“晒后感”。周围的“晒友”们或闭目养神,或低声交谈,沉浸在这份由阳光与古老养生智慧共同营造的温暖惬意中。此刻的公园,宛如一个充满生命能量的“阳气补给站”。

与此同时,德州市中医院东院区也迎来络绎不绝的市民。7月20日头伏首日上午,医院一楼大厅内,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已排起长队。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生姜、白芥子等中药材混合的独特辛香。

“孩子冬天容易反复感冒,听说贴这个能增强抵抗力,特地带她来试试。”辛女士带着孩子排在队伍中。医生凝神静气,在患者后背精准定位穴位,消毒、取药膏、贴敷、按压固定,动作一气呵成。这里成为三伏天里医院最繁忙也最具“烟火气”的角落,市民对健康的追求与古老中医智慧在此交汇,形成一股可见可感的“养生热”。

三伏贴,作为天灸疗法的一种,依据“冬病夏治”理论,利用三伏天高温、阳气旺盛的时机,将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助阳功效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刺激和经络传导,激发经气,平衡阴阳,畅通气血,从而起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德州市中医院、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医院今年继续推出了特色“三伏贴”,旨在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服务,为市民提供“冬病夏治”的优质选择。

晒背与贴敷,两种根植于传统中医智慧的养生方式,在天衢新区市民的实践中焕发着生机。它们既是应对三伏天候的个体选择,也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主动追求。养生专家提示,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养生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抓住三伏“天时”,科学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方能收获长久安康。这个夏天,愿每一位市民都能拥有更健康、舒适的体验。

晒背指南


1

什么时候晒背?

三伏天晒背,可在7:00~9:00,或者15:00以后进行,太阳猛烈时可适当提前或延后。不必每天都晒, 隔一天晒一次即可。

2

晒背时要晒哪里?

三伏天晒背主要以背部的中到下部为主,尤其是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穴位。

大椎穴:位于督脉的穴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穴位:从脊柱中部到下部,大约从肩胛骨下方到腰部。这些穴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

命门穴:从肚脐向后画水平线,与脊柱相交的位置是命门穴。

3

晒背要晒多久?

成年人每次晒背15~30分钟为宜。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合成维生素的能力有所降低,晒背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能一次暴晒太久,微微出汗即可。

儿童皮肤娇嫩,根据个体差异,建议最长不超过15分钟。

4

晒背有哪些小技巧?

空腹时不可晒背,晒前晒后可以适量喝点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消耗。

晒背时,可以穿颜色浅,比较薄的宽松衣服。

晒背时要做好防晒、防暑措施,尤其是头、脸、眼,可以通过戴帽子或用遮阳伞保护头部,如果晒背时后背裸露,应涂抹防晒霜,避免晒伤。

5

晒背并非人人都适合适合晒背的人群


湿气重、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无精打采)、抵抗力较弱的人群,适当晒背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不适合晒背的人群:

紫外线过敏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孕妇等不要晒背。


注意

晒背晒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可晒到大汗淋漓。如果晒背时出汗过多,并伴随体温升高、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等不适症状,要考虑中暑的可能,及时就医。

吃完光敏性食物后,比如苋菜、芹菜、油菜、菠菜、小白菜、柠檬、芒果等,要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

晒完背后,要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要立即洗澡或吹空调,要等身上不再出汗了,再开空调或洗澡。

“三伏贴”敷贴指南  


1

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2

贴敷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慢性咽炎、慢性顽固性咳嗽、体虚易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腹泻、胃脘痛、肠炎、胃胀、胃痞、呕吐、腹痛、腹胀。脾肾阳虚类疾病:适用于畏寒怕冷、四肢凉、腰膝酸软、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五更泄泻等。

科疾病:

反复感冒、反复咳嗽、厌食、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哮喘、过敏性鼻炎。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慢性虚寒型盆腔炎,宫寒不孕,乳腺增生,产后身痛等。

骨科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椎病、增生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等。

皮肤科疾病:

冻疮、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雷诺氏病、粉刺等常见皮肤病。


注意

这类人群不适合“三伏贴”:恶性肿瘤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者,疲痕体质者,皮肤病者不适合;

3岁以下幼儿不适宜使用“三伏贴”;

“三伏贴”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END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