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德州天衢新区,6个重点项目在这一天正式投产,现场弥漫的紧迫感与期待感,清晰可触。
这6个项目,包括日彩年产5万吨高端绿色环保食品包装智能制造项目、东方华盛智能电子电器制造项目,以及AI智能安防产业园内群英智能、沃良(山东)、声扬电子、安视康4个细分领域项目。它们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5亿元,将新增超过500个就业岗位。
节奏,体现在订单与产线的赛跑上
在日彩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副总经理毛长军看着全线开动的近百条产线介绍:“订单已排到了3个月后。”
这家从2023年8月才开工的企业,一期两个车间已全部启用,正加紧生产塑料热成型包装、纸制品等四大品类产品。对于年底产值突破1亿元,他显得颇有信心。
项目能快速建成并接获充裕订单,毛长军认为,关键在于落地过程的“顺利”。“各种施工、规划、图审等手续推进,没有卡点。”他说,新区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制度提供了保障。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跟踪帮包制度,“投资促进部等单位部门每周都来帮扶工程建设进度,当遇到资金困难时,第一时间协调融资贷款,争取利息补贴,解了燃眉之急。”
节奏,映射在产业生态的吸引力上
企业用投资决策为区域营商环境投票。
东方华盛项目将公司整体从广西搬迁至天衢新区。董事长王伟解释,这源于对这里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和靠前服务的认可。在该项目2万平方米的净化车间里,智能终端、游戏外设产品正通过大型设备下线,未来将月产手机30万台、游戏机10万台,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投产的AI智能安防产业园,则展示了产业链招商的集群效应。
此次园区4家企业同时投产,产品涵盖智能摄像头、传感器、扬声器等。天衢建设发展集团董事长徐玉军介绍,通过绘制产业图谱、实施精准招商,园区已成功引入7家优质企业,入驻率达80%,涵盖了主板方案商、品牌代理商、跨境电商等关键领域,初步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链条。
节奏,依赖于服务机制的持续优化
项目投产的背后,是区域发展机制的深层调整。
天衢新区创新“双线并行”预审承诺审批机制,以企业感受度为评价标准,实行从立项到投产的全过程服务管理。尤其是今年全面推行的联合验收,由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多部门同步参与,限时办结,显著提升了项目建设、投产进度。
项目现场机器的轰鸣声背后,是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汇聚的声响,也是一种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的节奏。“我们打造的是全流程全要素保障机制,目的是更好更快地发挥重点项目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方明伟 通讯员|徐杰 卢堃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