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资 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 两会热点聚焦①

2025-01-13 00:25   德州日报  

新谋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64个,621个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512亿元……翻开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我市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报告提出 “加力提效经济稳定增长”,代表委员们认为,新一年的发展部署在“稳”的基础上着力“增长”,是着眼于以更大力度推动释放潜在增长空间,这就需要进一步抓项目、促消费、提升外贸外资,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市强化项目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去年,新培育功能食品、化工新材料等7个省级产业集群,体育产业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150个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8.5亿元,华鲁恒升尼龙66高端新材料、安舜多肽类高端药物等项目竣工投产……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针对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华鲁恒升大氮肥、景津过滤成套装备等726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杨庄水库、潘庄灌区改造等61个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济南至宁津高速、庆云机场等53个交通重点项目,启动德商高铁前期工作,做好内河航运前期论证。”就报告关于项目建设的论述,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刘泽华倍感振奋:“近年来我们坚持在项目谋划建设上攻坚突破,着力提高投资效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刘泽华表示,2025年,我市将继续实施领导帮包、跟踪服务、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坚持常态化谋划项目,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抓好726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筹备好春季集中开工活动,确保开年就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强化项目建设,还需多方努力,如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提升基金招商、园区招商、链式招商等成效,招引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像基金招商、链式招商这些创新模式,对企业发展、产业壮大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有研项目的落户也正是看中了德州在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方面具备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市政协委员、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斌说,未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将持续深耕企业自身发展,聚焦半导体核心技术攻关,以满足市场日益多元、高端的需求。同时积极投身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实践,吸引更多上下游优质企业加入,打造更加完备、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助力德州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服务业提质增效
新动能加快塑造

去年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六大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拉动消费34.4亿元,新增省级电商基地9个……

报告提出,新的一年要“更大力度实施服务业六大攻坚行动,着力推进中德碳谷等总投资609亿元的9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新起点上,服务业如何提质增效塑造新动能?市人大代表、德百集团执行总经理杨帅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赛事经济”格外关注。“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我们引进大量的首店入驻,助力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积极推进冰雪项目落地德州,在德百奥莱广场投建省内最大室内冰雪王国,在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建设滑雪基地,承办省第八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部分项目。联合品牌厂商举办赛事、文化活动,特别是去年6月在德百奥莱广场举行的‘德州天衢新区·新青年音乐节’,吸引14组人气歌手、5万名乐迷来此赴约。”杨帅表示,新的一年,将按报告中的目标任务,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引入相关赛事,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以“内容+服务”为主线,继续做好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一站式消费”体验,提高聚客能力,激发市场活力。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办好省文旅发展大会,统筹全域文旅资源,推出工业旅游、杂技展演、美食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对此,市政协常委、德城区政协副主席、德城区文旅局局长高玉林表示,去年,德城区成功承办2024德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大会为契机,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推出运河风情游、工业研学游、休闲生态游等8条精品线路。今年在做好工业旅游、杂技展演、美食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东盟风情园等重点大运河文旅项目建设进度,争取九龙湾文旅融合园和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早日投入运营,高质量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扩量提质
打造外贸外资新优势

如何扩量提质,打造外贸外资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优化‘百企下南洋’等境外市场开拓计划,机制化开展经贸活动。” 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百企下南洋”活动的受益者,通过该活动,公司开阔了视野,推动了合作。市人大代表、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英潮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100场以上”让他们信心倍增,企业只有经常走出国门,才会开阔眼界,才有可能形成国际化布局。

市政协委员、德州和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建项目部部长宋金松,对报告中“发挥德州国际陆港平台作用,完善便捷通关、海铁联运等口岸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印象深刻。2024年8月,位于平原县的德州国际陆港正式获批启用,“铁海E通”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出口货物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将“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助力外贸企业降低通关成本,实现了德州市开放平台的重大突破。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深加工,生产葡萄糖酸钠、赤藓糖醇、海藻糖等多种产品,货物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金额近亿美元。德州国际陆港启用后,我们的货物在平原就能直接完成海关申报等手续,大大节省了通关成本。”宋金松说,今后完善便捷通关、海铁联运等口岸功能,必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外贸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