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调一毫米,车把角度再往下倾一度。”7月24日,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邓龙洵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喃喃自语。屏幕上显示的车架线条流畅,几乎看不到接缝,这是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为备战奥运研发的新一代场地自行车。
对于场地自行车比赛项目来说,胜负往往在千分之一秒间决出,泰山体育的研发团队深知,在“毫厘优势”定胜负的赛场,车辆的性能,是运动员突破极限的关键因素。
国际自行车联盟规定竞赛自行车重量不能低于6.8公斤,这是行业内公认的技术标杆。而市面上普通场地自行车重量多在7.8至8公斤,泰山体育上一代产品已做到7.5 公斤,如今的新一代研发产品正朝着6.8公斤的目标全力冲刺。这背后是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双重突破。
研发团队摒弃了传统的分段式碳纤维成型工艺,改用连续纤维一体成型技术。“以前车架像拼乐高,管材接口是薄弱点,现在像浇铸整体雕塑,强度提升的同时重量也降低了。”邓龙洵解释,材料组合上更是“量体裁衣”:车架立管采用高模量纤维抵抗拉伸,后叉用高强度纤维增强抗冲击性,不同部位的纤维“各司其职”,实现轻与强的平衡。
比材料更复杂的是“人车适配”的磨合。欧洲作为现代自行车运动的引领者,其车架几何尺寸基于欧洲人体型设计,与亚洲运动员的体型差异显著。研发团队采集了大量中国专业运动员全身数据:从肩宽到髋距,从脚掌长度到发力时的膝盖角度……同时,结合运动员的发力特点,反复优化自行车的几何参数。
“有时仅仅为了调整车把的角度以适应运动员发力习惯,我们就制作了多种角度的样品供运动员试骑,收集反馈后再优化。”邓龙洵说。这种优化过程往往要经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做出一辆符合运动员比赛用的场地自行车。
泰山体育不仅将技术成果服务于奥运赛事,更系统性地延伸至全民健身场景。在泰山体育展厅里,一款“亲子健康魔方”格外引人注目,该产品在2025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获得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金奖。
“传统户外健身器材,很难让一家人一起动起来。”山东泰山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王贺按下“亲子健康魔方”上的“实景模式”,屏幕上立刻出现三亚海滩的虚拟场景。“这台设备能同时容纳4人锻炼,父母骑竞速单车‘穿越川藏线’,孩子在旁边‘骑行童话森林’,数据还能实时联动,可以随时查看体测报告。”王贺介绍。
这份“全家共享”的巧思,藏在细节里。该器材实现了机械智能与系统智能的完美融合,车架采用铝合金与不锈钢非刚性抛丸结构,王贺用钥匙轻轻敲击管壁,发出清脆的响声:“这种工艺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可在户外环境下使用20年之久。”而在机械设计上,它突破了传统户外健身器材固定角度或手动调节的局限,采用纯电动升降座椅,用户可通过屏幕轻松调节座椅位置,适应不同家庭成员的身体比例和使用需求。
最吸睛的是设备自带AI健康助手,可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体重管理和健康问答服务。当用户进行体测或训练时,所有数据都会传输到后台进行分析,用户可通过AI健康助手获取个性化健康饮食和锻炼建议。“这款产品目前已与深圳、珠海等城市进行了商务对接,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王贺表示,它不仅适合安装在健身公园,还能满足集中住宅小区的健身需求。
创立于1978年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是一家集创新研发、规划设计、智能制造、赛事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业务涵盖泰山冰雪产业、泰山器材、泰山人造草坪、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泰山体育工程及泰山智慧体育等多个板块。产品涉及高端体育器材、负离子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冰雪装备、智慧健身装备及体育工程等众多领域。多年来,泰山体育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创新能力,成功服务了8届奥运会、3届青奥会在内的国内外大型赛事2000余次,成为全球顶级赛事服务商。不仅如此,泰山体育还拥有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体育用品竞技器材检测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不断推动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在泰山器材车间,两组场景形成了奇妙呼应:一边,工程师正用千分尺测量碳纤维车架的管壁厚度,为奥运场地自行车做精度校准;另一边,工人正在组装亲子健身车的智能屏幕,调试“欢乐骑行”模式的动画效果。这种从奥运赛场到社区健身场景的无缝技术转化,诠释着泰山体育的不懈追求——让奥运级技术成果成为惠及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
正如泰山体育集团总裁卞笑男所说:“泰山体育的基因是竞技体育,我们一直探索从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领域拓展,让‘奥运品质 全民共享’。”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苗欣 通讯员|苏安矗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