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看德州 | AI赋能 德州纺织竞逐新赛道

2025-11-19 00:48   德州日报  

11月3日至4日,2025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链“AI赋能产业链协同”推进对接活动在夏津县举办。这场以“人工智能+纺织”为主题的行业盛会,AI设计走秀、产业大脑上线、数字项目启动等一系列活动,正推动德州纺织从“制造”迈入“智造”,从“单打独斗”走向“链式协同”发展。

产业大脑打造行业智慧引擎

推进对接活动上,山东新型纺织(纱纤)产业大脑上线项目集中签约。该平台由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参与建设,采用“政府+协会+国有平台”模式运行,旨在畅通行业发展信息,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区域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

“把产业大脑设在夏津县现代纺织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方便我们企业对接。”完成签约的纱纤亿信息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井晓妮说。产业大脑的实时数据显示:交易额3.7亿元,原棉、纺纱、织造、印染等上线企业100余家,几乎涵盖纺织产业链上下游所有企业类型。

建设产业大脑的初衷就是聚焦企业原料采购、线上交易、融资等共性需求,破解产业要素配置效率低、市场议价权低等痛点,构建起“向智提质、向绿增色、向尚升级”的集群生态,通过完善“集招、集采、集销、集贷”应用场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产业的深度协同。“过去原料采购像‘逛菜市场’,现在变成了高效‘线上团购’,每吨成本可节省800元。”夏津锦盛祥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蒙算了一笔账:企业每年用棉2万吨,仅此一项,就可节省采购成本1600万元。

之前,凯威(夏津)纺织公司的原棉以线下采购为主,难以掌握议价权,今年初,公司通过平台集采实现低价购棉,成为产业大脑的“粉丝”。享受平台便利的不但有买家,还有卖家。“每月都能通过平台销售10吨至20吨纱线,省心省力。” 丰润实业公司总经理孟令军表示,平台在功能性纱线的销售上效果明显,许多销售人员无法涉及的地区都能覆盖。

协同发展造就区域强大集群

德州纺织产业规模雄厚。全市纺织服装规上企业达169家,年营业收入已突破200亿元,纱线总规模达600万锭,是全国最大的差别化新型纤维纺纱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纺织产业协同发展,成立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联盟,聚焦补链、强链、拓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各县市区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

夏津作为传统纺织强县,纱锭规模在300万锭,贡献了全市五成、全省10%的纱线产能,“夏津纱线”已成为高品质纱线的代名词。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夏津还打造了现代纺织产业园,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能源应用和国际市场拓展,构建集原料、纺纱、服装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现代纺织产业园内鸿泰鼎、鑫瑞娜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出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0棉结”纱线,产品供不应求;鸿泰鼎莱赛尔二期项目于日前启动,投产后,企业莱赛尔总产量将跃居全国第二,单线产能全国领先。“产业大脑赋能园区,打通上下游企业,推进产业链生态协同,助力夏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说。

赋能纺织产业发展,陵城区创建了全省纺织行业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专注于差别化纱线及面料设计与开发,引领全省棉纺织产业创新发展。

AI赋能构筑核心竞争力

本次推进对接活动上,最富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的莫过于“桑莎杯AI设计大赛”。AI生成的服装作品通过动态走秀华丽发布,展现了“算力+创意”的无限可能,是对传统纺织产业从源头进行重塑的积极探索。

“AI应用不应只停留在消费端,生产与供应链的智能化才是关键。”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张庆辉表示,当前行业存在“消费端强、生产端弱”的不均衡问题,应该推动AI技术的全链条运用。

在生产端,AI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机器换人”,深入到工艺优化、质量管控、能源管理和供应链决策等各个环节。在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行业首个三层立体智能化工厂格外引人注意。与传统“千人纱、万人布”生产场景不同,20余万平方米的车间内,几乎见不到纺织工人的身影,只有高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和精准作业的机械臂。

公司副总经理侯文俊介绍:“这不仅实现了对空间的节约,更是智慧监管的典范。以前每万锭用工需要50人,现在只需要10人。生产线全部实现自动化运行,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让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三成。”

与此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也席卷了陵城区纺织产业。除东晟纺织的自动化贴兜机和蓝天纺织的智能化新生产线,该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将AI技术融入生产管理。例如,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自动检测布面疵点,替代了传统的人工验布,不仅效率翻倍,准确率也大幅提升;通过AI算法对车间内温湿度、设备能耗等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进一步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目前,德州正奋力深耕数字化、智能化纺织领域,让AI全方位赋能产业发展。从AI辅助设计到智能生产,从智慧能源管理到精准供应链协同,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德州纺织的生产脉络,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双双  通讯员|邓美平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