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老八路王晓波:一生不忘人民恩

©原创   2023-11-18 08:55  


年仅14岁的他与部队失散后,在老百姓家一住半月——

老八路王晓波:一生不忘人民恩

□ 本报记者 李玉友   本报通讯员 陈启忠

1939年,年仅14岁的八路军津浦支队战士王晓波,在日军“扫荡”中被日军冲散,躲进禹城市莒镇别官屯村范大娘家,善良的范大娘认他为义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他。69年后,王晓波携子女来到干娘坟前祭奠,并要求孩子们日后替他给老人家扫墓。


2004年,王晓波和家人在一起

王晓波,宁津县人,1924年生,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解放军原总后勤部任职,1982年离休后定居天津。

日军突袭,他被紧急疏散,与部队失联

1939年初,参军刚半年的王晓波在津浦支队二营七连当通讯员、勤务兵。3月4日夜里,津浦支队二营、三营辗转来到禹城、齐河、高唐三县交界处的吴营村(今属高唐县琉璃寺镇),宿营后接到通知:近日茌平、高唐的日军乘汽车出动频繁,要求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天亮前部队吃过饭,察看地形准备战斗。不久,北门响起清脆的枪声,围子门上站岗的战士大喊:“有情况,鬼子的汽车来了!”部队赶紧集合,王晓波急忙向连部跑去,一刹那,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哨子声连成一片。

王晓波回到连部,这时战士们大都上了围子,一边构筑掩体,一边向靠近的敌人射击,枪声一阵紧一阵松。连长大声喊着:“沉着,不要乱开枪,等鬼子靠近了打……”王晓波也爬上了围子。冬季的平原上只有少量的树木和光秃秃的原野,毫无遮挡,能看到远处有汽车驶来,停下后,鬼子下了车一队队沿着道沟、坟地弯着腰向村子进攻。

不一会,营部来了通知,叫勤杂人员、炊事班到营部集合。于是,王晓波推着指导员的自行车,和炊事班的同志一齐来到了营部。大胡子张副营长对他们说:“为便于作战,你们要集中到后方王楼集合待命,由营部孙管理员带队,要听指挥、守纪律,出村后拉开距离,要迅速隐蔽前进……”他们出了吴营村东门,往东南方向的王楼奔去,没走多远,村西南方向出现了鬼子骑兵,向他们开枪,子弹落在附近,溅起一股股尘土。这是王晓波初次经历战斗,也是第一次有子弹打在身边。孙管理员大声命令,有枪的在后边掩护……有枪的战士很少,王晓波只有一颗手榴弹,也掀开了盖子,准备等鬼子靠近了扔出去。后面断后的同志开枪射击,延缓了敌人的追击,王晓波有自行车也不敢骑,推着自行车走一阵跑一阵,不知不觉走了六七里路,到达了王楼村。王楼村有残破的围墙,他们从南门进去,看到围子里有支队政治处、供给处等机关的人员,还有负伤的战士,大门楼子上有很多战士在警戒。下午四点左右,门楼上有人喊,鬼子汽车来了。有人让非战斗人员赶快都向村北撤。这时,子弹呼啸着从空中划过,王晓波随着拥挤的人群冲出北门,大家四散开向有沟坎、有遮掩物的地方跑。王晓波舍不得丢掉自行车,又不能骑,只得推着向东跑,跑了一阵见到了大路,便骑车飞奔,一鼓作气冲到了一个村子前,后来知道这个村子叫别官屯村,离吴营有十几里路。这个村子东西很长,没有围子。已经到了黄昏,村边场院里聚集着一些逃难的人。王晓波这才发现,这里只有他一个人,其他同志都不见了。

天黑下来,一片寂静,向吴营方向望去,枪声和爆炸声依稀少了,王晓波决定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到天明再去寻找队伍。

等待归队,他在房东大娘家一住半月,结下深厚的母子情

当晚,王晓波在一位老乡家住下了。他睡不着,就到房顶上观看吴营战场的情况,火光和枪炮声都消失了,只有飕飕的北风在黑夜里掠过,带来刺骨的寒冷。第二天,房东老乡让王晓波去吃早饭,他寻找队伍心切,饭也吃不下去。老乡说,吴营全被鬼子占领了,说要搜查八路。房东找出一身旧衣服让他换上,把他的自行车藏起来,把军装脱下来埋在树下,给他一个粪筐,让他扮作老百姓赶紧去找队伍。他背着粪筐刚走出村,看到一个高个老乡,便衣打扮,可那精气神一看就不像普通农民,那人看到他就轻轻喊了声同志——这是部队上称呼,他兴奋极了,终于找到组织了!高个同志把他带到一片树林里,对他说,附近还有很多打散的津浦支队的战士,我给你换家人家住。我还要去别的村侦察,你在这里别动,我让人来找你。一会儿,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来找王晓波,来人腿有点瘸,穿着黑色粗布衣服,他说那个高个子是区分队侦察员,安排王晓波跟他去家里住。王晓波带好自行、手榴弹和军衣就跟了去。

这人小名叫升,王晓波喊他升哥。升哥家里三口人,媳妇和老母亲,家在村西头,有两间北屋和两间西屋,院子里有一棵大枣树。升哥的母亲和媳妇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婆媳看了王晓波有点惊奇,说这么小就参加八路军了啊,然后让进屋里,换上一身升哥的衣服,把原来那身衣服还给了人家。升哥的母亲笑着说:“你以后就是我们家里人了,别人问你你就说是升的弟弟。”

升哥的母亲五六十岁了,特别善良温和,王晓波喊她大娘,她喊王晓波孩子,对王晓波特别疼爱。吃饭时特意给他擀了一碗面条。要知道那时候吃白面,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的事。升哥媳妇也很和善,人很精神,穿着利索。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依为命。

第二天,鬼子的汽车、骑兵来了,进行清剿扫荡,村民们吓得往纷纷往家里跑,王晓波有点担心,鬼子进了家发现他是八路怎么办?于是他拿出那颗手榴弹,准备和鬼子拼命。大娘和升哥严厉制止了他。大娘拿出10个鸡蛋让王晓波提在篮子里,说鬼子来盘问,不要说话,把鸡蛋给鬼子。

一会儿进来几个鬼子和伪军,他们看到王晓波手里提着的鸡蛋,但是没有要,却跑到院子去抓鸡,弄得满院子尘土飞扬,几只鸡叽叽喳喳乱跑,好一阵子才把五六只鸡捉住,鬼子看了看他们,也没问就走了。大娘长长吁了一口气,暗暗庆幸。

王晓波一直和大娘睡在一个炕上。大娘怕他冷,就睡在外面,夜里总给他掖被子。由于劳累和惊吓,王晓波常做噩梦,有时哭叫着醒来,大娘总是起来点灯,给他倒水喝,还拍拍他身子,叫他不要怕。

那几天王晓波开始发烧,烧得迷迷糊糊的,脸烫人。大娘除了给他用湿毛巾做冷敷外,还用酒给他搓身子,把后背搓出血来,又给他冲鸡蛋喝,忙活几天后,王晓波出了一身大汗,感冒好了。在他病的这几天,大娘没睡一个囫囵觉,每天大半夜都起来照顾他,心里就觉得大娘就像自己的亲娘一样可亲。大娘怕他在家里闷得慌,就让他背着粪筐出去玩,还经常给他一些铜子让他买花生吃。王晓波毕竟还是个孩子,找不到部队有时着急哭,大娘总是安慰他,并让升哥去打探八路军的消息。

有一天吃完饭,大娘看着王晓波笑着说:“孩子,你懂事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你要不嫌弃,我认你做干儿子好吗?”王晓波想起大娘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一热,于是大声喊了一声“娘”!大娘开心地笑了。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身新衣服让王晓波穿上。

归队后再没见到干娘,离休后领儿女前来坟前祭拜

不知不觉,王晓波在干娘家里住了半个月了。3月22日,王晓波在村外看到了那个高个侦察员,马上跑过去,那个侦察员见到王晓波高兴地说:“八路军回来了,津浦支队打回来了!”王晓波赶紧拉着他的手急切地问:“津浦支队在哪了?”“在陈营、吴营还有王楼,你快去归队吧!”王晓波高兴极了,一阵风似地跑回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干娘说:“娘,支队回来了,我要回去打鬼子!”干娘听了很高兴,可心里又有点难过,半个月的相处,她已经舍不得离开这个乖巧懂事的干儿子了,可打鬼子是大事,于是就让升哥护送他去部队。他们在草屋里扒出自行车,找出灰军装,急匆匆赶到吴营,见到了大胡子张副营长,立刻敬礼。张副营长笑哈哈地说:“好啊,赶紧去连部报道吧。”王晓波见到连指导员和战友们,又听说,那天鬼子没有攻进陈营、吴营,只是因王楼战斗人员少才冲进了村里,我们损失不大,敌人损失可不小。

王晓波后随部队转战南北,戎马倥偬,再也没能回到别官屯村,但他从没忘记别官屯村的干娘。上世纪60年代,经多方打听,才知干娘是范陈氏,但她和升哥已去世,嫂子嫁了人。王晓波离休后,更加思念干娘,几经转折,终于与别官屯村党支部书记胡金泉通了信,决定来给干娘扫墓。

2008年5月11日,84岁的王晓波携儿女来到了阔别69年的别官屯村,在干娘墓前跪下,王晓波热泪盈眶,颤抖着对儿女们说:“没有这个长眠地下的奶奶,爸爸早就没命了,你们也不会有今天,我们要怀念老人家,我走后你们记着,每年要替我给老人家扫墓……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