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文史|清代吴名凤:治理洪涝 惠政安民

©原创   2024-09-06 05:35  


清代吴名凤——

治理洪涝  惠政安民

修广利  乔明德

吴名凤(1767年—1854年),字竹庵,今宁津县王家庄人,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清代著名清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历任江西奉新、都昌、东乡、德化知县,饶州府景德镇同知,饶州、九江、瑞州、抚州、南康府知府,服官江西20余年,有惠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致仕归里。咸丰二年(1852年)参加鹿鸣宴,咸丰四年(1854年)卒。

防涝减灾 惠政爱民

道光四年(1824年),吴名凤任职德化知县。第二年长江发大水,江水冲毁德化县桑落乡的围堤,致使发生水涝,百姓为此争讼不已。吴名凤听到消息,急忙过江前往勘察,被大风吹到八里江中,险些丧命。吴名凤大难不死,让他终生难忘,此事被他记录在《书张南山黄梅御灾事》。后吴名凤积极组织百姓修建外圩,涝患再也没有发生,百姓将此外圩称作“吴公堤”,以此来纪念吴名凤的惠政。此外,德化县因处于九江附近,百姓出行多依靠船只,经常出现溺水的情况。吴名凤带头捐俸,在大姑塘修建积善堂,并置办救生船数只,用于营救溺水的百姓。

吴名凤后任职饶州府景德镇同知,因当地经常发生涝灾,他设立“水龙局”,专门用于水患抢险。他还奉命在丰城修建雷公、脑石两处建筑,在建昌修建四十八圩,用于防涝减灾,百姓为此建生祠以祀。

有一年,饶州府安仁县出现变乱,朝廷打算增加军队予以镇压,吴名凤单骑前往,进行安抚,聚乱的人皆散去。事后,吴名凤对身边的人说道:“兵刑所以济政教之穷,非大不获已,慎勿用也。”可见吴名凤对百姓的爱护。

吴名凤还善于听断,曾在大堂右侧置牌为记,案无留牍,严缉会匪,毁淫祠数十所。吴名凤任职江西20余年,百姓感其生性孝友,为官清勤,呼为“吴青天”,并且演传奇词歌颂。

忠孝传家 诗书继世

吴名凤平生热爱考据之学,致仕归里后,潜心著述,著有《读易解》《禹贡》《古本大学解》《论语解》等书。除此之外,课子读书,传承家学。

吴名凤的长子吴濬源,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职大理寺评事,勤慎供职,数年间阅历案件抄帙盈尺。大理寺卿郭尚先称赞吴濬源:“循吏之子,大有家风。”

吴名凤的三子吴浔源,清末史学家、书法家。咸丰十一年(1861年)考中副贡。光绪元年(1875年)考中恩科举人。学识渊博,尤其致力于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物的研究。生平不干谒权贵,亦未尝滥交一友。著有《畿辅河渠志》《宁津县志》《东光县志》《王羲之年谱》等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