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谭晓红:雨打春饼念姥姥

©原创   2025-03-31 10:11  




雨打春饼念姥姥

□谭晓红

清明雨斜斜地织着,青石板上蜿蜒的水痕洇成岁月的水墨长卷。檐角新燕衔来潮湿的思念,恍惚又见姥姥踮着三寸金莲,端着竹篾筐给邻居送春饼的剪影。细碎的步履丈量着时光的褶皱,仿佛在缝补岁月的补丁。灶前蒸腾的热气里,那双手背青筋如古藤的手,正将猪油抹在焦香的馒头片上,白砂糖簌簌落进纹路,恍若撒了满掌的月光结晶。

春饼在鏊子上鼓起金黄的泡泡,擀面杖转着圈儿,把年轮擀成透明的乡愁。老座钟在墙角数着擀面杖的圈数,木梳齿间缠绕的白发,比月光更晶莹。“黄叶子要择净……”她絮语着,菜梗上的露水滚进眼角的沟壑,凝成永不褪色的晨露。竹篮里总多留出两张春饼,说:“给你郭姥姥,软些好咬。”邻家孩童的棉袄短了半截,她二话不说,从蓝花布里剪出布条接上,“这样接一轱辘,还能蹿个子。”

竹篾在月光下泛着珍珠光泽,照亮鬓边晃动的银发。“竹条要直,心眼也要直”,哥哥扎灯笼时,她耳后凹陷的耳窝随竹条轻颤——那对被针线扎穿的耳洞,早已被岁月抚平成两弯浅月。夏夜的蒲扇摇碎银河,扇柄包浆浸着祖孙三代的体温,扇出的风里飘着槐花甜香。

后院石榴树挂满红灯笼时,她踮脚摘果的剪影与晚霞叠成永恒的轮廓。裂开的石榴籽像未说完的絮语,酸甜汁水渗进砖缝,滋养着记忆的年轮。我们围坐树下啃石榴,她用衣襟兜住掉落的籽,“留着明年种月亮”。坟头冒出的幼苗,不知是风带来的思念,还是她特意埋下的月光根系。

玉石顶针磕在木桌叮当作响,那是她留下的时光信物。“补丁摞补丁……”灯下缝补的剪影投在窗棂,把月光纺成五彩丝线。未绣完的并蒂莲手帕躺在针线筐里,花瓣上凝着夜露般的针脚,在某个春日悄然绽放。

雨丝洇湿了墓碑上的刻痕,纸灰化作白蝶掠过。城市霓虹闪烁的今夜,簌簌掉落的饼渣、沙沙摇曳的花枝,都成了灵魂深处的钟摆。我攥紧那枚翡翠顶针,冰凉的凹痕里,盛着三代人的月光。而今学着将月光揉进面团,却总揉不出那缕槐花甜香。清明的雨丝是她未寄出的絮语,落在掌心,凝成化不开的琥珀。


作者简介:谭晓红,女,德州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历山诗刊》《诗坛》《五色土》《德州诗词协会》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