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的品格
□ 杨光来
说起枣树和枣,人们了解颇多、话题更多的是枣。熟透的枣,以它甘甜爽口的美味吸引食客;以它丰厚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惠泽众生;以它深刻的文化内涵让文人墨客青睐有加;以它诱人的经济价值回馈耕耘者辛勤的汗水。
但是,我们在赞美枣的同时,万万不要忘记为枣孕育生命、供给营养、哺育成长的枣树。是枣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栉风沐雨,默默汲取营养,把一枝枝、一串串米粒般大小、纯净素雅的枣花,哺育成一颗颗晶莹剔透、饱含营养的红枣,给人们带来美味和健康。枣树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它都能够茁壮生长。在人们心中,枣树还是无私奉献的象征。枣树栽种当年就能开花结果,到了晚年,依然向人们奉献果实。它的躯干、果实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叶、花、根、冠、果更是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低调朴实、厚积薄发、与人为善、和谐共生、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格。
中国是枣树的故乡,乐陵又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早在远古时期,枣树便眷恋着这片土地,也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心栽培和呵护。勤劳智慧的乐陵人民在枣树身上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作家李存葆在《上苍的艺术——乐陵枣乡纪行》中,把枣树“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的品格,赞誉为“侠骨柔肠”。我在乐陵工作多年,对枣树有特殊的感情。在我看来,与一些追求新鲜上市的水果相比,枣果还通过弱化冗余生长、优化营养分配,在充分成熟、褪去水分后,能够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供人们常年食用,可谓之“果不争鲜”。
叶不争春。春天来了,各种花草树木仿佛接到指令一样,纷纷从沉睡中苏醒,竞相吐出新芽。尤其是迎春花,好像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在残雪中探出头来。大地也被小草披上绿意盎然的春装。然而枣树却不急不躁,不动声色地汲取阳光和雨露,为自身生长积蓄充足的养分与力量。直到四月下旬,枣树枝头才抻抻懒腰,不紧不慢地抽出星星点点的小黄芽。它既不张扬,也不婀娜,但个个精神抖擞、生机勃勃。枣树不与其他花草争抢春色,默默积蓄实力的品质,向人们展示的是超凡的沉稳和睿智。
花不争艳。枣花既没有迎春花夺目的金黄,也没有桃花娇艳的绯红。它长得很小很密,轻柔的黄绿色小花簇拥在绿色的枣叶下面。如果不仔细观察,你很难察觉到它。单从颜色上来说,枣花甚至不足以称之为“花”。我很纳闷:枣花颜色如此之淡,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蜜蜂争相追逐呢?细细品味才知道,颜色浅淡的花往往香味都很浓,如槐花、桂花、茉莉花、油菜花等。于是我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植物生长的资源有限,它们可能会在颜色和香味之间作出权衡。一些植物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色彩上,或大红大紫,或缤纷绚丽,却少有香气;一些植物则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香味的生产上,虽然没有大红大紫、缤纷绚丽,却洋溢芬芳。这是资源配置使然啊!做人,应该像枣花一样,不事张扬,不粉饰自己,深藏若虚,低调而又热烈,朴实而又真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
根不争地。枣树的根分为水平根系和垂直根系两部分。水平根系像一张铺开的大网,生长在地下很浅的地方;垂直根系则像坚固的木桩一样,深深地揳进地下。这种一浅一深的根系分布方式,正好为枣树下方的庄稼或花草灌木等让渡了汲取营养的余地。改革开放之后,乐陵人一边精心管理枣树,一边在枣树下种植小麦、玉米、药材等,“树上三千元,树下吨粮田”就是对勤劳智慧的乐陵人的馈赠。
枣树垂直根系深深地揳进地下,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适应性。它对土壤要求不高,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外都能生长,既抗旱又耐涝,能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生长。枣树休眠期可耐受-32℃的严寒,生长期更能抵御49℃的高温。这完美诠释了它“随遇而安却不失坚韧”的生命智慧。
冠不争天。枣树的树冠一般既矮又稀。与那些树冠遮天蔽日的树木相比,枣树似乎在努力收缩自己,把树冠聚拢起来,以便让周围的生命得到更多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润。同时,树冠的聚拢,也便于人们摘取它香甜的果实。它似乎懂得,自然界是一个此消彼长、和平共处、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需要生存的空间。枣树稀疏的树冠,好像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周围的事物和谐共处。乐陵人利用枣树的这种谦逊和包容,打造了极富特色的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康养旅游等百花齐放,渐入佳境,已经成为乐陵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其中乐陵市枣树下的散养鸡,直供山东传统名吃、“中华老字号”德州扒鸡的高端产品生产。
果不争鲜。新鲜上市是大部分果品共同的追求,也是大众对果品的基本要求。在众多水果争奇斗艳、抢占市场的时候,枣树默默地耐心等待,让果实充分成熟、积累更多的营养。待到枣果口感香甜、营养充盈的时候,一小部分光鲜亮丽、追赶时髦的枣子被人们鲜食,大部分枣子则被枣农晾干,储存起来,供人们在各个季节享用。枣果不与众多果品争鲜,体现了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操守,它把内在的品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以独特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着长久的滋养,彰显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这种超越时令的智慧,恰是枣树品格的终极体现。
如今虽已离开乐陵多年,但每次看到枣树,都会想起那些被“侠骨柔肠”滋养的岁月。枣树的品格从不受地域限制——它的根系深深懂得谦让,它的枝干默默懂得包容,它的果实静静懂得沉淀。这些年来,枣树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优秀品格的养成,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那份不争的从容与奉献的初心。
我爱枣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