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观皆自得
——读《闲来笔潭》有感
□李兴智
前几天去德城区图书馆读书消夏,在一排排书柜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我一眼看到吴官正所著的《闲来笔潭》一书。
1998年10月30日,在德州市陵县高效农业开发工程滋镇段施工工地现场,我(时任滋镇治河营部营长)曾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见过一面。他十分关心工地民工生活,在民工伙房,当场向我详细询问工地民工生活安排情况,我向他做了简要汇报。他深入一线、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些年,我曾写出《吴官正视察陵县高效农业开发工程施工工地侧记》一文,回忆当时情景。该文先后在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主办的《德州》杂志和《陵城文艺》等媒体发表。近几年,我在相关媒体读过吴官正写的几篇文章,觉得很接地气,也得知其著有《闲来笔潭》一书,很想一睹为快。
我从书柜取下《闲来笔潭》,看罢作者自序,便被其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阅读,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图书馆下班时间。我仍爱不释手,于是添加图书馆微信,将书借回家中。
《闲来笔潭》出版于2013年,全书分“岁月难忘”“静思杂记”“读书随感”“春水煮茶”“少长闲集”五部分,收录了作者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随笔、散文、小说等类文章119篇,还穿插了作者的45幅画作。该书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忆、所感所悟的自我记录,贯穿着对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的理解,以及质朴情感和精神追求。
读罢全书,感慨良多。吴官正出身贫苦,其年少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且带有传奇色彩。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他从平民子弟走上领导岗位,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这其中,自强不息、勤奋刻苦、严苛自律,是贯穿他成长过程的鲜明特征。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吴官正依然保持本色,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夫人张锦裳提议下,他将“闲时走走、看看、想想、议议”的诸多话题记录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来打发时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书中篇目就是作者咀嚼、感悟的结晶。
书中“静思杂记”部分配有40余幅画作,均出自吴官正之手。书中介绍,2013年春节前后,吴官正在济南小住期间,又接受夫人建议,开始研习铅笔画。他没请专家指导,没找专著钻研,不讲技法,不分门类,不拘题材,率性而为。鸟兽鱼虫、花木瓜果、山水人物,跃然纸上,他自谓“闲来涂鸦”,但其悟性、灵气尽显。
书中“少长闲集”部分是作者2009年11月初至2010年3月,在济南小住期间,与几位年龄不同的同志周末“闲聊”的记录。吴官正先后出了12个题目,大家分头准备,每周专议一题,讨论、争论、辩论。名声、聪明、灯笼、面具、选择、泰山精神、村庄文化、约束、差距、眼光、权威等题目五花八门,涉及社会人生方方面面,大家各抒己见,作者最后都做一个结论性发言,其内容令人深思。
作者自谦:“我为小集取名《闲来笔潭》,没有与大家比肩的想法,只是说,闲时走走、看看、想想、议议,写的东西像一个潭。‘潭’从字面解释,是水池,如清潭、古潭、虎穴龙潭。我写的都是一些短篇,不像小说,不像散文,不像游记,不像杂文,不像评论,又不能说什么都不像。潭一般不大,深浅也无标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喻情比潭水深。自己的感悟不深,但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政府的关怀扶助,总觉得是寸草难报三春之晖。”读罢全书,作者对做人、做事、做官的解读和对社会人生的诠释让人深思,其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也得以充分体现。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是作者在《闲来笔潭》自序开头引用的宋人程颢的诗句,而《闲来笔潭》一书则正是作者退休后得以静观万物的自得之作。
作者简介:李兴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曾任陵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经工委主任等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