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栋:夜登泰山

©原创   2025-08-23 07:13  





夜登泰山


王栋

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便是百姓崇拜、帝王祭告的神山。怀着敬畏与磨炼意志的决心,我和两位朋友决定夜登泰山。

雨后的泰山脚下弥漫着泥土芬芳,天色已暗,凉爽的天气正适合登山。备齐登山杖和水后,我们从红门开始出发。

起初路途平坦,我们有说有笑,心中暗想,泰山不如网传那般难爬,或许三个小时便能登顶。行至万仙楼北侧,朋友用手电筒照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收起笑容,深深鞠躬致敬。

夜色渐浓,路旁景色隐在黑暗中,只剩模糊的石木。越往上爬越觉劳累,过中天门时体力已耗大半。回望来路漫长,自豪感油然而生;抬头仍望不见尽头,歇息片刻便咬牙继续前行。

山路愈发陡峭,我们走走停停,歇息时间超过登山时长。朋友年幼的弟弟竟毫无倦意,还担忧地问是否继续,我们笑言:“爬!废了腿也得上去!”刚到十八盘,我俩已瘫坐在石上,望着近乎垂直的阶梯和南天门微光,歇息片刻后继续向上攀爬。

最后一段路拥挤异常,人挨着人挪动,反倒给了我们缓冲机会。拽着铁链一步步攀爬,对缺乏锻炼的我们而言,是身心的双重考验。不知过了多久,南天门近在眼前,腿脚酸痛仿佛瞬间消失,我们健步如飞冲了上去。过了南天门,熙攘人群与张灯结彩的店铺,让人恍若置身闹市,而非千米高山之上。

坐在天街前,指尖摩挲着阶梯,不禁思索:这七千多级台阶,凝聚了多少匠人的心血?它们承载着攀登者的勇敢、匠人的智慧,更见证着泰山的千年沧桑。友人的呼唤将思绪拉回,我们继续前行,前路已尽是坦途。行至近山顶处,俯瞰泰安城灯火,“国泰民安”四字在此刻有了真切诠释。

“年少不登玉皇顶”,我们在“五岳独尊”石刻旁歇息。凌晨4点多,疲惫的我靠着旅行包昏昏睡去,被朋友摇醒时,天边已泛鱼肚白,云海之下,红日喷薄而出,金光洒满泰山,所有疲惫烟消云散。望着这壮丽景象,不禁想起姚鼐“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猜想他当年或许有同款心境。

下山时人头攒动,我们得以领略夜晚未见的景致:路旁树木葱郁,溪流哗哗作响似在为勇者喝彩。泰山的巍峨此刻尽显,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让人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途中偶遇的小猫,算是泰山真正的原住民。

夜晚隐蔽的石刻在白天则展露出真容。“五岳独尊”的雄浑、“江山多娇”的壮美与“登高必自”的哲思交相辉映,共同镌刻出中华民族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图腾。古今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泰山留下的印记,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这些石刻与奇松、怪石、云海等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泰山的人文与自然之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行至中天门附近,回首可见十八盘的轮廓,心中已无恐惧。休息时,见一旁摞着的矿泉水,正疑惑间,一位挑夫走来。他拒绝了我们的帮忙,将四提水挂上肩头,稳稳向上走去。那担子少说百斤,他步伐稳健,小腿粗壮如大腿——是重担铸就了这泰山勇者。古铜色皮肤是铠甲,如沟壑皱纹是泰山赋予的特殊“石刻”。没有他们,山上物资不知要贵出多少,正是这些默默付出者,为世界增添了便利。

抵达中天门游客运输中心时,腿脚已难支撑。上车前回望泰山,心想:很多时候,咬牙再坚持一下,便能抵达山顶,人生亦然。此刻,我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泰山的石刻、祠庙、云海、日出……这是第一次登泰山,但不会是最后一次,下次定会有新的感悟。想着这些,我安然入梦,在睡梦中与泰山暂别。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