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临邑县林子镇双张村,84亩荷塘莲叶摇曳生姿,12万尾鱼苗在水池中自在游弋,玻璃大棚内的60个直径5米的大型渔业养殖水桶已安装到位。这个计划总投资超千万元的现代化渔业基地,正生动展现着“莲心共富”党建联合体盘活乡村资源的新实践。
“过去各村单打独斗,产业做不大,服务也跟不上。现在抱团发展,资源整合了,项目起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日子更有奔头了!”林子镇“莲心共富”党建联合体的一名村干部谈及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临邑县林子镇以“1+6+N”架构重塑乡村治理格局,联合党委如轴心般牵引着驻村第一书记、下沉干部等六支队伍,通过大事共商、结对帮促等机制形成合力。镇班子成员“下沉”担任联合体书记,将发展责任压实到人,织就“联合体书记-支部书记-微网格长-党员中心户”网格体系,人才引育既有“雁归兴德”工程吸引的3名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又有培育的9名后备人才,更让12名返乡创业者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找到了施展拳脚、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
林子镇让沉睡资源在产业链条中焕发新生。双张村84亩旱藕与现代化渔业养殖相映成趣,玻璃大棚内60个大型养殖桶与露天水池构成立体养殖图景。西郑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里,农科院专家与农户正探讨着新技术,有望让这片田地的亩产效益再攀新高。该镇通过“党总支+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联营机制,使得3个村庄集体年收入突破120万元,新建的“孝廉”面食工坊实现日产馒头、面条500斤,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为共同富裕蓝图筑牢民生根基。
“莲心共富”党群服务中心织密民生服务网,高标准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这里有每月定期开诊的“健康直通车”,也有老支书张志祥带领12名调解员化解矛盾的“老张工作室”……三年来,“莲心”奖学金托起28名学子大学梦,公益基金温暖着6名贫困儿童和16户困难家庭。特别设立的送餐小分队每日穿梭在乡间小道,将热乎乎的营养午餐送到15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让129名75岁以上老人告别了“冷灶台”。
“‘莲心’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村庄壁垒,实现组织、产业、服务、治理的深度融合。”林子镇人大主席秦诗音表示,“通过攥指成拳,我们有效整合了分散的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刘长胜 申璐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