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改变了思维,经常来找我交流,看看能不能开展一些自主创业的项目。”近日,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新村党支部书记杨瑞瑞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昔日“增收无门”的穷窝窝,蝶变为如今声名在外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生机活力。
临邑县正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协同推进中,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乡村振兴,组织是“主心骨”,产业是“压舱石”。临盘街道建设“盘龙里•黄河古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4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的区域成立联合党委,筑牢发展“主心骨”,将前杨新村、门刘新村等村构建起“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做”的运行格局,实现联建村共解难题、共谋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关键协同推进,在联建村党员中广泛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挖掘培养旅游从业人才,吸引11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开发旅游采摘大棚、“前杨记忆”等系列前杨品牌,将手工豆腐皮、非遗陶艺品、乡村主题文创打包成“伴手礼”,让“看得见的乡愁”变成了“带得走的经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临盘街道以忘忧花园为依托,深入挖掘游子文化、孝文化,以传承游子文化和孝文化为纽带,倾力打造“游子衣”品牌,每件衣服的领口、袖口都绣着特有的“盘龙里”纹样,让在外游子穿上就能想起家乡;以萱草花为设计图案,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设计了女子马面裙,注册了“报春晖”服装品牌,让传统孝道文化发扬光大;设计“盘龙里•黄河古道”示范片区LOGO,并通过连年组织九龙闹春大型文艺演出,融合舞龙、秧歌、地方戏曲等元素,成功入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末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接待五六辆大巴车的研学团队,光卖豆腐皮、草莓就能收入好几千元!”前杨新村村民杨大姐一边打包手工豆腐皮,一边笑得合不拢嘴。前杨新村打造成熟的乡村旅游模式,推出忘忧花园、啤酒屋、丛林木屋、时光旅社、跑马场、七彩滑道、博物馆等特色景点,形成集观光、采摘、园艺、餐饮、民宿、拓展为一体的研学游体系。学生们通过参观前杨村史馆里的老农具、老照片,了解村庄变迁以及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具特色的是这里的研学游体系:学生们既能在豆腐皮车间体验制作过程,在陶艺厅亲手捏制专属陶器,还能在村史馆听老党员讲村庄脱贫故事;成人礼上,孩子们身着“报春晖”马面裙、“游子衣”,在古树下立下成长誓言。
为了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当地不断丰富文旅活动,前杨新村将特色文化景点、美丽乡村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成了“研学游”的资源富集区。举办马面裙走秀、篝火晚会、“乌托邦”音乐节等文旅活动,推出春季游露营、烧烤嘉年华、烟火表演,推进“文化惠民下乡”和“创意下乡”等活动,促使前杨乡村旅游从“观光式”向“度假式”的深度体验游转变,让游客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捎头,当地的草莓、樱桃、手工豆腐皮等农产品热销,村民人均收入较几年前翻了近两番。
临邑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希望的田野注入强劲动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陈文雨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