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三 “抢” 并行战秋汛 全县同心护粮仓

2025-10-14 10:06   ​德州日报  

连日来,临邑县遭遇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土壤水分饱和,大型机械难以下地,秋收秋种工作较常年大幅推迟,面临 “收获难、晾晒难、播种难” 三重严峻考验。全县上下迅速行动,以 “抢” 字为先、以 “实” 字为要,整合机械力量、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联动机制,在德平镇、林子镇、恒源街道等重点区域打响秋粮保卫战,用高效协同的 “临邑速度” 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该县第一时间成立12个“三秋”生产工作帮包指导组下沉一线,制定《全县“三秋”生产应急预案》,协调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持续服务,德平镇推行“班子成员包管区、管区书记包村、村‘两委’成员包户” 三级责任体系,整合镇农技站、水利站、志愿者等力量,成立16支“秋收帮扶队”、11人农技指导组、26人防汛巡查组,为秋收提供技术、机械、人力全方位保障。

德平镇富民农场作为山东省示范农场,在此次秋汛中率先启动应急预案,技术人员24小时监测土壤含水率,抓住每次雨停间隙开展 “分段收割+集中脱粒”,日均完成收割面积800亩,截至目前已抢收玉米2.1万亩,秋种进度超40%。为了确保已收获的玉米能够颗粒归仓,魏德东开动烘干设备连轴转。“我们用的是低温干燥设备,设备核心是一个持续输送热风的热风炉,粮食在其中循环烘干,每天能烘近200吨玉米。”魏德东介绍道。

德平镇的郭雨(日烘干120吨)、王同湘(日烘干180吨)站点,累计已烘干玉米1.2万吨。“从收割到入仓不超过12小时,粮食水分从28%降到13%的入库安全线!” 富民家庭农场烘干站点管理员董庆国指着智能控温屏幕说。站点内刚脱粒的潮粮通过密闭管道直输烘干塔,全程避免淋雨霉变,2万平方米“共享晒场”,还为散户提供公益性烘干服务,日均处理量超300吨。

“农户急,我们心里也急。”林子镇苗甫庵村华辉合作社负责人蒋克辉说,干了这么多年玉米收割,今年的境况还是第一次遇到。“村民们一年的辛苦都在这些庄稼上,不能因为天气原因让大家的收成受损失,要优先保障村民收粮,合作社的地可以等雨后条件稍好再收。”

蒋克辉带领农机手们轮班作业,履带式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合作社组织技术人员对收粮设备进行了专项改进,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和调试,成功将原本的收割机前驱、后驱升级为四驱,使收割机在湿滑、泥泞的田地里也能拥有强劲的动力和良好的通过性,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这种履带式收割机,机身重量轻,又能以履带行走,在雨后松软的玉米地里方便行驶,还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能大大加快收割进度。别看这机器小,一趟下来能收不少呢!”蒋克辉说道。

华辉合作社自身的耕地面积达1600余亩,面对秋汛带来的不利影响,合作社将村民利益放在首位,优先安排收割机抢收村民的1400余亩玉米耕地,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对400亩倒伏地块开展人工补收。

恒源街道协助种粮大户紧急从济宁调来20台履带式收割机,助力农户抢收玉米,针对抢收回的玉米含水量高、易发霉变的难题,刘波海吉升农场的烘干设备全面启动,昼夜不停运转,为周边散户提供烘干服务。兴隆镇有“南部北部”烘干服务点2处,合计日烘干能力320吨,北部中兴农场日烘干能力220吨,南部田口服务点日烘干100吨,同步推广“铁网晾晒棚+机械通风”组合模式,可使存储周期能延长至7天。

农情就是命令,当前临邑县正持续优化 “抢收、抢烘、抢种”全链条服务,“要坚持‘人机并上’,宜机则机、宜人则人,在加快玉米收获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晾晒、烘干工作,要尽可能多地开放现有晒场、学校操场、文化广场、村委会、城区街道等各类空旷场地,在不影响生活工作秩序的前提下,供农户晾晒,最大程度地保障玉米品质”。临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段书家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朱雪松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