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在维修一辆农用机械
李红军和王桂玲在给拖拉机安装大灯
夫妻俩在拍摄短视频
夫妻俩一起交流研究视频拍摄
王桂玲开始剪辑短视频
夫妻俩共同制作短视频
自己动手,简单炒个菜
做完短视频,简单吃口饭,吃完接着干活
□记者 石少军 通讯员 张浩 李建东 摄影报道
4月25日一早, 和往常一样,快手达人李红军开始了一天的维修工作。他的爱人王桂玲作为“幕后军师”,则拿出手机拍起视频,记录着丈夫的日常。
在乐陵市杨安镇王寨子村,李红军是村里有名的“农机乡医”,涉足网络7年来,李红军夫妻在快手和抖音平台已拥有30多万粉丝,发布作品7000多个,经营的网上商城上架产品近300个,不少单品的销量达几十万件,最多超过300万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络达人。在稳定内容输出的基础上,李红军夫妻通过快手短视频挂车、平台扶持等,每月收入过万元。
农机维修专家
走上短视频拍摄之路
“这是我俩的快手账号,网名‘修拖拉机专家’,粉丝24万,点赞超164万,前不久快手总部刚派人过来采访了我俩。”55岁的王桂玲说。
别看王桂玲是个“60后”,但视频制作水准很“在线”。“一条视频用五六分钟剪辑,一天拍10多条,平台能用七八条,一般做完到晚上10点左右。”王桂玲说。
李红军和王桂玲同岁,夫妻俩经营农机修理店已28年,李红军的维修技术在十里八乡都很出名。他曾是水电十三局的设备维修专家,结婚后便回到老家杨安镇开了维修店。之所以能走上短视频拍摄之路,儿子李文龙功不可没。
李文龙28岁,酷爱动漫,目前在南京从事短视频运营工作。在儿子的引导下,李红军夫妻通过一条条专业、清晰的短视频,把多年的手艺和经验转变成了通俗易懂的“修车指南”,为快手用户带来农技干货。
前不久,李红军夫妻受邀参加快手三农举办的“幸福乡村春耕季”活动,继续输出专业农技知识,为更多农人传递实用的修车方法,为春耕生产助力。
站在快手三农这一现代乡村的新舞台上,李红军夫妻实现了助农愿景,也找到了一条创收新路。
“起初没想着要赚钱,就是简单记录下生活日常。”李红军说,前期对账号投入的精力不多,涨粉速度也一直不尽如人意。直到2020年,他跟随当时热点,拍了一条用铁圈和酒瓶自制杯子的视频,让账号迎来了首波流量。
视频爆火后,账号很快便涨了几千粉丝,这也让李红军和王桂玲对短视频创作有了更强的干劲儿。夫妻俩慢慢学着提升拍摄水平,优化视频内容。李文龙每次趁着放假回家的时间教父母更多的拍摄手法、剪辑技巧。最开始,他们拍摄的视频镜头摇晃、内容粗糙,现在每条视频都能清晰展现修车技巧。
没有复杂多变的镜头切换,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炫技,“修拖拉机专家”的视频内容,用满满的干货,实打实地帮助了遇到农机问题的农民。目前,账号保持每天至少3条的更新频率,针对不同的农机修理问题,以高质量内容输出,不断吸粉。
帮农助农初心不改
靠实用内容收获粉丝信任
“你是潍坊的啊,不用过来了,我在电话里跟你说,你照着就能修好拖拉机。”记者在采访时,李红军接到了潍坊一个粉丝的电话,对方拖拉机坏了,想找拖车拖到乐陵,叫李红军帮着修一修。这样寻求他帮助的人不在少数,而帮农助农正是李红军夫妻拍摄短视频的初衷。
在“修拖拉机专家”的视频评论区,有不少农民分享着自家农机被顺利修复的喜悦:“谢谢李师傅,帮了大忙!”“我的车也是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不愧是‘农机乡医’,‘药到病除’!”……小到调整一个螺丝、一个活塞,大到换轮胎、修理发动机,几乎所有影响农机正常运转的问题,李红军都能在视频里给出解决方法。
实际上,在乡村偏远地区,因农机修理店较少等原因,农机的维修、保养十分不便,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民而言,农机维修视频让他们能自己动手解决农机问题,省下了不少麻烦。在李红军夫妻看来,扎根农业,能够用一技之长,帮助更多农民,便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修拖拉机专家’账号粉丝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分布在山东、河南、新疆等农业大省,大部分都是自己下地耕作的农民。”李红军说。
除了跟着视频操作成功后的反馈,也有不少用户在视频评论区内对修车的问题求助:“柴油发动机启动不了怎么办?”“低温机器水箱进机油怎么回事?”看到了用户的提问,李红军夫妻便会翻出拍摄素材的“存货”,找到相似的情况,第二天就能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
真诚对待粉丝、认真创作内容,“修拖拉机专家”收获了越来越多农民的信任,而李红军的修车店在当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原先可能就是附近10多公里的农户知道,现在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几乎都知道咱们家,通过快手视频找过来的农户有很多。”李红军说。
尝试网上销售产品
带动更多农人致富
“有了好看的视频内容,平台会给你更多的流量,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粉丝关注,收益自然就高了。”李红军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三农创作者通过快手和抖音等平台拓展了收入渠道,在帮助更多农人的同时,实现了个体的增收致富。就拿李红军夫妻来说,他们通过对账号的细致运营,网上的月收入轻松过万元。
链条、润滑剂、砂轮、手机支架、帐篷、雨刷……打开快手“修拖拉机专家”的账号橱窗,可见琳琅满目的商品,近300件好物,很多销量都超过300万件。
记者了解到,夫妻俩在修车视频里“挂车”农具,分销钻头、扳手等修车工具。根据修车场景下的不同需求,夫妻俩还会和各类工具商家对接合作,再根据实际修车操作“种草”带货。他们还制作了农机维修的付费内容,尝试探索新的变现方式。
“快手和抖音平台推出了多样的创作扶持政策,通过内容指导、流量加持、现金激励,助推创作者快速发展。在此前的快手三农耕耘计划中,我爸妈经营的账号就获得超大流量曝光及数万元现金奖励。”李文龙在电话中说,“在冬季农业淡季,我爸妈的线下修车店生意也变少,而网络平台上的经营变现正好弥补了收入空缺,甚至超过了线下修车的收入。”
“我们制作的短视频让更多的农村人看到了商机,周围不少亲戚和朋友每天都来我家坐一坐,跟我们请教视频拍摄和运营的经验,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赚钱。”王桂玲说。
王寨子村村民王养凯说:“看了他们的视频深受启发,之前没想到还能通过日常小视频挣钱。经常与李大哥两口子聊天,探讨短视频拍摄,现在我的快手和抖音账号粉丝超过了2万人。”
如今,李红军夫妻对快手和抖音账号的运营有了更多想法,计划将继续优化短视频内容形式,融合线下农户的实际农机问题,增加更多日常化的故事情节,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在冲击更高粉丝量级的同时,他们正在筹备开启直播,尝试更高效的带货变现。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石少军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