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德城区天衢工业园的一所民房里不时传出滋滋的打孔声和细微的敲击声,锔瓷匠人李东春正全神贯注地修复一把茶壶。“锔瓷是个细致活儿,既要保证瓷器完整,还要尽可能美观。”李东春说。
“过去,生活条件艰苦,谁家的碗摔了、缸裂了,都舍不得换新,就靠锔瓷匠人把瓷器修好再用。”今年60岁的李东春说,从记事起他便接触锔瓷,目前已是“李氏锔瓷”第四代传承人。2022年,“李氏锔瓷”被列入德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复一件破损的瓷器,要经过捧瓷、定位、打孔、上锔钉、打磨、抹缝等多道工序。由于李东春锔瓷技艺高超,在锔瓷圈颇有名气,许多人慕名来修瓷器。“曾有位西藏日喀则的客户辗转联系到我,寄来8件茶壶、古瓷器让我修复,最后修复得很满意,我们也成了朋友,经常交流沟通。”说到以瓷交友,李东春满脸笑意。
走到一对老箱旁,李东春边从里拿工具边介绍:“这对‘挑子’已有百年历史,过去老人挑着它们走街串巷揽生意。一个箱子装着锔弓、金刚钻、铁钳等锔瓷工具,另一箱子则是小风箱,方便连接炉具,用于生火锻打锔钉。”随着时代发展,锔弓和金刚钻很少再用,如今多是使用电钻,打孔更快更小,锻造的锔钉也由过去几厘米长的厚重大钉改为几毫米长的细薄小钉。
使用工具的改变,让李东春能修复更精巧的瓷器。如今,顾客要求修复的多是珍贵瓷器、紫砂壶、古玩等器物。“也有人故意把瓷器打破再锔好,就因为喜欢锔瓷的‘残缺美’。”
锔瓷看起来简单,但制作难度大,加之学习周期长、收益小等原因,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为让更多人了解锔瓷,李东春专门录制锔瓷的短视频在网上发布。同时,他与时俱进,修复瓷器时创新增加了金缮、钿花、镂刻等工艺,使锔瓷作品更具审美和艺术性。“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项技艺,并传承下去,让锔瓷焕发新的生机。”李东春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郭庆萍
审核|王志伟 终审|朱代军